查看原文
其他

冯唐6年前火遍全网的文章,成年人应该每年都读一遍

李弯湾 插座APP 2023-03-25
     点击上方蓝字,关注插座APP

“油腻”一词原指含油过多,后多用来形容中年男子不修边幅、谈吐粗鲁等。其实,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避免变得油腻。这篇文章5000字,预计花13分钟读完,在作家冯唐提出的10条建议的基础上,我得出了自己的见解,相信你会有所收获。



作者 李弯湾  

编辑 木木

来源 李弯湾(ID:liwanwanloveyou)



六年前,也就是2017年的10月27号,著名作家冯唐发表了一篇后来火遍全网、并引起舆论剧烈反响的文章——《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》。

为了避免变得油腻,在这篇文章中,冯唐给中年男人提了十条建议:

1. 不要成为一个胖子,除了原本就胖的除外;
2. 不要停止学习;
3. 不要呆着不动,出去走走、去运动;
4. 不要当众谈性;
5. 不要追忆从前;
6. 不要教育晚辈,尤其不要主动教导年轻女性;
7.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;
8. 不要停止购物,保持对新鲜商品的欲望,比如新电脑、新手机;
9. 不要脏兮兮,要经常修剪鼻毛;
10. 不要鄙视和年龄无关的人类习惯,比如文艺、手串、保温杯等等。

这10条建议,出现得很及时也很必要,可以常读常思,当成修身的参考,而且不只是中年男人,无论男女,无论老少,都应该时不时读一读、想一想。


吃饭吃清淡一点,少吃一点。


这个能做到就做到吧,吃饭吃清淡一点,少吃一点,能抽出时间来运动那就运动一下吧,实在不行,真的只能胖了,那也就算了吧。

真正让人感到恶心的,往往不是你的外形,而是你的言行。

外形胖瘦,那是你自己的事,碍不着别人,所以也不那么重要,比如名垂千古的肥仔苏东坡,我们看他的诗、他的书法、他的画、他的文章和品格,没人会觉得他油腻吧。


一个人在看书,并不表示他就在学习。


这可能是这10条建议中,最重要的一条。

很多人会觉得,学习嘛,那就是看书咯。

现在网上有一大批书贩子,通过制造焦虑、提供速成的办法、鼓吹学习的功利性来卖书,很多人听了几句卖书视频的解说,就赶紧下单,结果一买来,书就开始守活寡。

还有些更荒谬,一听什么书读了就能考上985,赶紧买一本硬塞给孩子,自己接着打麻将、刷美女直播PK。

对于普通人而言,看书和学习的关系,不是母子关系、也不是兄弟关系,它们更像是远房的亲戚关系——关系很疏远,只能说是有一点点关系,这种关系你要不认也是可以的。

一个人在看书,并不表示他就在学习。

比如,很多人看书,是为了消遣、打发时间,从这个角度讲,看书跟打游戏、看综艺、看体育比赛、打麻将等等,都是一回事,本质上都是娱乐。

不同的是,打麻将玩游戏的人,也知道他们的行为不值得夸耀,但很多看了点闲书的人,反倒会滋生出优越感来,觉得自己就高人一等——从这个角度讲,看书还不如打麻将玩游戏。

也有些人,他看书的目的,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偏见,为了证明作者跟他想的一样。

要学习的话,不一定要看书,当然看书是学习很重要的手段,如果实在看不进书,也没必要非得看。

你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学习,比如看视频、听音频、听别人说话、观察别人的言行、对自己过去进行反思,这都是学习的方法。

学习和消遣,有个根本性的区别——消遣的目的,是为了寻求认同、寻求一时的愉悦,而学习的目的,是为了撕裂自己、颠覆自己的成见、认识到自己糟糕的一面,比如你是一个农民,你学习种地的目的,是为了修改甚至是颠覆你过去种地的习惯和方式。

学习是为了获取新知识,新知识就是对旧知识、旧观念的修改和颠覆。

所以,学习必然不是单纯愉快的,它有时候就是会让人感到尴尬、痛苦、自卑,但学过之后,你会感到很舒服、神清气爽。

比如你昨天跟朋友喝酒,在酒场上一顿吹牛、自以为是地给人家提了一堆建议,结果你回到家,开始回忆并反思昨天自己的言行,看到了自己丑陋的一面,觉得羞愧难当,决定要改——这就是学习。

学习就像洗冷水澡,洗的时候很痛苦,洗完之后又畅快又暖和。

▲ 长按扫码,分享朋友圈


私以为,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而言,学习最重要的方式,就是“吾日三省吾身”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——把这三句话做到,比看书更有意义。


常识。


常识问题,这就不展开讲了。


会让人感到强烈的不适和反感。


这让我想起我十来岁的时候,在田坎上放牛,我们村有个中年男子去田里劳作,劳动完了他来找我聊天,继而就开始了他的表演,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年轻时候的风流往事……描绘得有鼻子有眼的,可我当时才10岁啊。

当众谈性,尤其跟一些女性在一起的时候谈性,根本无法体现个人的所谓的幽默和魅力,反而会让人感到强烈的不适和反感。


没人爱听。


追忆从前不是不可以,你要么跟你几个老哥们一起追忆,要么跟你老婆儿女一起追忆,这种追忆,是大家的事,所以很少有人会反感。

但如果你的追忆,是为了显示你的当年是多么精彩,那还是劝不要有这种行为,因为没人爱听这个。

追忆从前的荣光,就跟在KTV唱歌的麦霸一样,歌声跟狗叫一样,你还一直在那儿板命,你当真会有人欣赏你的歌声吗?

还有些人,他追忆从前,不是追忆当年的光彩,而是诉说当年的心酸苦楚,目的是想让别人跟他一起“忆苦”,然后让他一个人“思甜”。

比如,一个中年人对他的孩子说,当年他的生活多么艰苦、饭都吃不上、衣服也穿不暖,所以你们小孩子要珍惜现在的幸福、要节约粮食。

很少有小孩喜欢这种说教,反正我小时候就听不进去,但说教者自己却觉得简直是天经地义、毫无问题。都不说小孩爱不爱听了,光是这种说教本身,就是毫无道理的。你当年吃不上饭,跟是否节约粮食没有必然的关系啊,你当年吃不上饭不是因为浪费粮食,而是因为没有粮食啊。

饥饿跟浪费的因果关系在哪儿?你连自己都无法说服,怎么能说服孩子呢?

事实就是,很多长辈通过诉说当年的饥饿苦寒来教育孩子要节约粮食,并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效果,孩子该浪费还得浪费。然后长辈觉得孩子不听讲,就很生气,于是,长辈憋出内伤,孩子被打出外伤。

孩子浪费粮食,你要教育的是自己,而不是孩子。

孩子浪费粮食、或者买了一堆玩具来玩了几天就不玩了,这是你的责任,责任在于:

其一,你没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而又正常的现象,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在意;

其二,如果孩子浪费了,那是因为你给了孩子浪费的机会。


很多人教育别人,就是想要刷存在感。


糟糕的是,我们很多人,他不仅要教育晚辈,他连长辈都要教育,只要是个人,给了他机会,他马上逮住就开始教育别人。

很多人并不会觉得自己教育别人有什么问题,他会自洽,“我都是为了他好啊”——你真是为了别人好吗?

且问你,“这个世界上,除了你的父母,或者你最亲的人,没人真正希望你过得好”,这句话你认同吗?

认同的吧,即便不认同,你也不会相信有哪个关系一般的人会真的希望你过得好吧。

既然你都承认了没人会真的为你好,那你又从哪儿来的信念会觉得自己是为了别人好呢?全世界就你一个圣人?

承认吧,很多人教育别人,就是为了过嘴瘾,就是想要刷存在感,就是接受不了别人跟你的想法不一样。所有主动给别人提建议、批评别人的行为,都是为了显示自己在智力、知识、经验上的优越感,这是当今社会除了新冠以外,最让人感到恶心的病毒。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设想有人巴拉巴拉对我们一顿批评、指点、提各种建议,我们会乐意吗?

当有人不是真心为他人给出他人正好也需要的帮助,只是为了向别人显示自己才是老大的行为的「教育」,只会让人感到尴尬与恶心,不会有任何积极的作用。


管好自己、别管别人。


冯唐在他的文章里称赞了日本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品质,我想说,其实我们中国人,也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。

我印象很深的是,我小时候,有人要来我家借东西、借钱什么的,都会坐很久,聊很多闲话,最后起身的时候才说出真实的诉求——这说明我们国人也会从骨子里觉得,给别人添麻烦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。

问题出在哪儿呢?

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搞清楚什么叫“麻烦”,很多让别人感到麻烦的事,我们自己没有察觉。

比如,失恋了找别人一直倾诉,看见别人字写得好希望他免费给自己写一幅,随便给别人提建议,或者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干事情,这些都是给别人添麻烦,可是我们很难察觉到。

我提炼一下吧,什么叫麻烦——麻烦就是:两个人的言行交流,只符合其中一个人的意愿、只有其中一个人得到了好处。

给别人添麻烦,也就意味着,当你在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,你们的交流或者交换只符合你一个人的意愿、只有你一个人得到了好处。

比如你失恋了向别人不断倾诉——只符合你的意愿、只有你得到好处,所以这是给别人添麻烦;

向别人求一副字画或者任何让别人免费帮你,也只有你得到了好处,所有一切想要白嫖的行为,都是在给别人添麻烦;

教育别人、给别人提意见,这只符合你一个人的意愿,因为你并不知道别人愿不愿意,所以你不能默认别人是愿意的。
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我们的家庭关系很糟糕、夫妻关系很糟糕,最重要原因就是给别人添麻烦,这种添麻烦主要以提要求的形式出现——孩子年轻的时候,父母对他各种要求,孩子的学习、工作、婚姻,父母都希望按他们的意愿来,所以孩子感到很烦躁;等父母老了,孩子又希望父母按孩子的意愿生活,比如叫老人别再劳动了、叫老人生病了赶紧去医院、叫老人多出去走走——这就是在给父母提要求,父母当然也会不舒服。

所以中国的家庭关系就是一种互相折磨的关系,前三十年父母折磨孩子,后三十年孩子折磨父母。谁逢壮年,谁就觉得自己是对的。

夫妻关系那就更糟糕了,丈夫看不惯妻子,于是以讲大道理、冷漠等方式提要求;妻子看不惯丈夫,于是以唠叨、吵闹等方式提要求,结果就搞得大家都很不爽。

▲ 长按扫码,分享朋友圈


其实,家庭想要和睦、夫妻想要和谐,并不难——管好自己、别管别人,关系就能好;管不好自己、还想管别人,关系一定好不了。


老就老吧,老土就老土吧。


这一条相较其他点,是不太认同的。

在冯唐的原文里,他说不要停止购物的理由是,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欲望和敏感。

我觉得吧,人到了一定年纪,不是要紧跟潮流,反而要跟潮流保持一定距离,一直消费、一直追逐、一直渴望显得年轻,是很累的。

人到中年,必然得开始向内探索,得学会独处,得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开拓出一片世外桃源来,因为我们必然会退出社会的中心、必然会跟年轻人脱节、必然会朋友越来越少、必然会越来越有心无力、必然会被淡忘甚至是遗忘,或早或晚而已。

老就老吧,老土就老土吧,谁不会老呢?谁又不会入土呢?


常识。


常识问题,不细说了。


优越感是一个无比之糟糕的东西。


如果说第二条“不要停止学习”是最重要的,那么这一条,就是最根本的。

人变得油腻,让别人感到厌烦,根本原因就来自于表露出来的优越感和追求优越感。

你鄙视这个鄙视那个,觉得人家年轻人喜欢流量小生是有毛病,而你喜欢周杰伦就是有品位;你觉得人家为EDG疯狂是有毛病,觉得你喜欢的球队夺冠了你的高兴就没毛病?觉得现在的女明星都长得不好看,当初你喜欢的林青霞王祖贤才是真正的女神?你觉得现在小孩儿的童年都没意思,只有你当年的童年才美好?

优越感是一个无比之糟糕的东西,人之所以会有优越感,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知识或者见识上的缺陷。

比如一个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,觉得文科没用,只有学好数理化才有用,数理化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——一个理科生会这么想,说明什么?说明他不了解文科,更不了解文科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;

比如一个人觉得中文博大精深而英文啥也不是,他觉得中文博大精深是因为中文有精简的成语、有押韵好听的诗歌,所以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——那是因为他不知道,英语也有成语,英语也有押韵;反过来讲,有些在英语世界浸泡很久的人,会觉得英文比中文更好,同样的道理,那是因为他对中文了解不够;

比如一个女人觉得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、男人都没一个好东西,女人就是比男人更优越,那是因为她不够了解男人、也不够了解女人,其实女人也有很多是下半身动物;或者一个男人觉得女人总是情绪化、女人就是笨、女司机就是容易出问题,那是因为他不知道,男人也情绪化、男人也笨、男司机也总是出问题……

所以,我们要警惕优越感这个东西,因为他会让你现出妖怪原形。你内心的优越感越强烈,你的嘴脸就越丑陋。

好了,就写这么多吧,自勉。

愿意共勉的一起共勉。

图片来源: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为商业用途,如有侵犯,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插座APP立场。

 END 


关于作者

/About Author/


本文作者:李弯湾,情感作家,他的文章基本上都在讲婚姻、讲离婚、讲婚外情、讲失恋、讲挽回。如果你有情感问题,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:李弯湾(ID:liwanwanloveyou)。

最新推荐

/Recommendation/


企业培训  ▏入驻书城  ▏品牌联合  ▏转载开白

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 合作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抢购《何川讲透升职加薪》

2023,助你升职加薪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